热力图,通过使用颜色编码来显示数据点的密度和分布情况。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大量数据集中的区域和变化趋势,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。
在山海鲸可视化软件“我的项目”中点击“+新建”,选择“3D 地理信息(GIS)”创建一个空白的 GIS3D 场景。
在项目中双击子看板,进入鲸孪生组件的编辑模式。
在工具栏中点击“标绘”,选择“热力图”,将热力图添加至场景中。
添加好热力图后,在“数据”设置中可以添加经纬度或空间位置和热度数据,热力图也会根据数据变化。
空间坐标数据需要根据项目的三维场景来生成,示例数据如下:
******位置** | 热度 |
---|---|
0,0,0 | 0 |
0,0,100 | 50 |
100,0,0 | 50 |
100,0,100 | 100 |
0,0,20 | 10 |
0,0,40 | 20 |
0,0,60 | 30 |
0,0,80 | 40 |
20,0,0 | 10 |
40,0,0 | 20 |
60,0,0 | 30 |
80,0,0 | 40 |
位置的数据是由X 轴,Z 轴,Y 轴三个值构成,以英文逗号分隔,字段类型为字符串;
**热度**决定该位置在热力图中的高度和颜色,字段类型为数字;
将数据导入项目后,在组件图层中选择热力图,坐标类型选择“空间坐标”,将数据字段拖入对应位置即可自动生成热力图,如下图所示:
经纬度数据一般都是由 GPS 设备(或者北斗设备)采集而来,我们一般来说需要将数据整理成如下格式:
位置 | 热度 |
---|---|
120.0001,30.2801,5.1 | 10 |
120.0002,30.2802,5.1 | 20 |
120.001,30.2799,5.1 | 40 |
119.999,30.280,5.1 | 50 |
起始点、结束点的数据是由经度,维度,海拔三个值以逗号分隔。特别注意,这个逗号一定要是英文的逗号。
将数据导入项目后,在组件图层中选择热力图,坐标类型选择“经纬度坐标”,将数据字段拖入对应位置即可自动生成热力图,如下图所示:
配置项 | 说明 |
---|---|
使用独立原点 | 开启后可设置一个独立的原点坐标。 |
选择原点 | 选择地形的位置根据哪一个原点的经纬度决定。 |
是否显示 | 热力图在 GIS 场景中的显示与隐藏。 |
不透明度 | 该设置项的一个常见用法是结合条件样式/交互/多状态来实现模型的显示和隐藏。 |
位置偏移 | 热力图整体向X 轴/Y 轴移动。 |
alphalndex | 热力图透明度的显示层级。 |
配置项 | 说明 |
---|---|
渲染模式 | 可选择以热力图或柱状图的形式进行渲染。 |
半径 | 热力圈的大小。 |
强度 | 热力圈颜色的鲜艳程度。 |
精确度 | 热力圈边缘的精细程度。 |
热力圈颜色 | 自由更改热力圈的配色。 |
最大热度阈值 | 值越大,热力圈区分的越细致。 |
最大高度 | 热力圈距离地面的高度。 |
细分度 | 值越大,热力圈区分的越细致。 |
显示线框 | 开启后,显示热力圈中的线框。 |
配置项 | 说明 |
---|---|
alpha | 调整热力圈透明度。 |
透明模式 | 调整热力圈透明模式,分为“不透明”、“裁切”、“混合”、“裁切混合”,通常使用“混合”模式。 |
alpha 模式 | 调整热力圈 alpha 模式,分为“相加”、“混合”、“差值”、“相乘”、“变亮”、“叠加”、“预乘”、“预乘-Porterduff”、“插入”、“屏幕模式”,通常使用“混合”模式。 |
材质贴图 | 可在此处添加本地贴图文件,调整透明效果。 |
距离检测指在三维场景中,计算物体和被检测物体之间的距离,并以此为依据触发交互。(点击查看具体教程 →距离检测)